婺城区下张家村党支部书记、关工委主任 钱瑞华
钱瑞华,男,汉族,1948年2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1975年3月退伍回乡,1976年12月起担任下张家村党支部书记至今已有44年。他是全国劳动模范,金华市人大代表,也是老百姓心中的“黄牯头”。在他的带领下下张家村被评为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很多人都知道钱瑞华书记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事迹,知道他是全国劳动模范、浙江省“金牛奖”获得者……事实上,在关爱下一代工作方面他也是不遗余力的:比如,年年都捐资助学,为竹马中心小学的发展出钱出力,就连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的1万元个人奖金和“省优秀共产党员”的5000元个人奖金,也全部捐给了竹马中心小学。担任村干部开始有工资收入后,他就把自己的工资存折交到了学校,说是捐给学校改善设施。近些年在关心下一代事业上他累计已投入60余万元。其实,钱瑞华所付出的,远比这些还要多得多……
曾经的竹马中小学校长徐培炎,至今还清楚记得发生在35年前的那件事:“为了给竹马中小学买木头建校舍,钱瑞华差点冻死在路上。”那是1985年的冬天,当时的竹马中小学的校舍已经成为危房。为了保证师生安全,学校决定重建校舍。钱瑞华得知此事后,主动托熟人在杭州市淳安县山区联系了一批低价木头。之后,钱瑞华和徐培炎选了一个大晴天,开车前往淳安运木头。未料,车至淳安山区,天空却飘起了大雪。为避免意外,木头一装好车,二人立即催着驾驶员往回赶。没想到,车行至衢州市开化县华埠镇时,发生了故障。当时天已经渐黑,二人四处打听才知道,“修车师傅必须要到衢县(今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找”。无奈之下,驾驶员和徐培炎相伴,跑步前往衢县,钱瑞华则留守车上。
“因为当天是顶着太阳出发的,我们几个人只穿了线衣,根本没带棉袄。等我和驾驶员带着修车师傅赶到时,钱瑞华已经全身青紫,整个人都快冻僵了。”徐培炎说,他对当时的一幕至今记忆犹新。而对于钱瑞华来说,“差点冻死”的经历的确不容易忘记,但他更愿意向我们讲述在艰难中遇到的小惊喜:“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当天车行至开化,我们在路中间看到了几根大木头,应该是之前经过的车子掉落的。我和徐校长都很高兴,下车将那几根木头搬到了自己车上……”
1996年,“让自己村里的孩子和附近方下店村、联民村的孩子集中到新学校上学”。钱瑞华决心在下张家村重新建一所小学,并再次“大包大揽”了闻裕顺小学的建造。于是,钱瑞华再次忙开了:他为了建设新学校,上跑政府部门、下跑村民家中,又是申请捐助、拨款,又是开展集资,最终凑出了50余万元,将小学顺利建成。由于建校资金中,一位姓闻的港胞捐款10万元,该校遂命名为“闻裕顺小学”(2003年该校并入竹马小学)。钱瑞华的家人私下告诉我们:“建造‘闻裕顺小学’时,钱瑞华申请审批了集体土地做地基,又自掏腰包雇人平整土地。学校开始建造了,他又一次次捐钱、捐绿化苗木,‘扔’进去近3万元。”
除了出钱出力帮助改善孩子的就学条件,钱瑞华同样关心孩子的上学安全问题。2003年,竹马乡所有村办小学都并入竹马小学。许多村因距离竹马小学较远,家长们不得不天天亲自接送,或者几户家庭凑钱雇“微型车”往返。看到这样的现象,钱瑞华担心了:“家长自行接送费时费力,‘微型车’属非法营运,安全堪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钱瑞华一次次跑公交部门,最终争取到为竹马小学配备了两辆学生接送车。2005年,当他得知乾西乡小学的学生也面临同样的困扰时,又一次“自告奋勇”,为金兰中线沿途村庄的孩子“讨”到了一辆公交接送车。同时,他还掏出自己的积蓄捐助贫困学生。
面对自己为关爱下一代成长所花的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钱瑞华始终觉得理所当然。他说:“我小的时候,教育资源太缺乏了。我从一年级读到六年级,换了六所学校,每次都是因为校舍有了其他用途,停学不办了,只能换学校。加上家里条件差,六年级没毕业就缀学了。后来,到部队当兵参加培训,才提高了些文化水平。自己的经历让我坚信:一个学校能造就一代人,只有学校办好了,未来才有希望!”
“茶花品种大约有2000种,可分为3大类,12个花型,2013年中国茶花品种已有306个以上……”台上,钱瑞华围绕茶花的简介、种植茶花的技巧为金华市东市街小学五(4)班的同学上课。村里的国际茶花物种园成为钱瑞华为孩子们介绍茶花知识的最佳课堂,经常有一批批的孩子在学校老师和家长们的带领下慕名而来,而钱瑞华只要有时间总是为孩子们不厌其烦地介绍着茶花文化。2016年10月,下张家村茶花文化礼堂落成,三个楼层均紧紧围绕茶花主题设置场馆。为最大程度上发挥该文化礼堂的作用,钱瑞华又绞尽脑汁。最终,在钱瑞华的努力和付出下,茶花文化礼堂成了多所中小学校的研学活动的首选。
在关爱下一代的路上,钱瑞华老书记初心不改。